生態觀光區影音系統-以那瑪夏為例

WELCOME TO NAMASIA

環拍機 直播機 以物易物



前言

在貳零零玖年的八八水災中,那瑪夏受到慘重災情。為了幫助當地觀光發展,本團隊在過去二年參加高雄醫學大學USR計畫,持續去到當地和居民交流及合作。



動機

不僅要延續學長姐之作品、幫助那瑪夏當地觀光發展外,還要改良上一代資訊系統在使用與架設上不便之問題,同時增加新的功能,讓系統完善。



目的

針對360度環拍機舊馬達扭力不足加以改良,並將天氣模組更換為無線且改用Wi-Fi協定。觀光串流直播系統功能增加,及以物易物網站提供影音功能。





那瑪夏鄉原是三民鄉,民國九十六年改名,徐出世認為,「改名」不僅是增加大家的自我認同,也是藉著新名字「那瑪夏」來祝福鄉裡的每一分子。

卡那卡那富族(Kanakanavu族)是那瑪夏鄉的先住民,八八風災後興建許多鋼便橋,都以卡那卡那富族語來命名,也象徵著那瑪夏鄉的尊重與包容。

據文獻記載卡那卡那富族是以籐包山為中心,在那都魯薩(今老人溪)一帶居住。活動範圍與桃源區界線,經過荖濃、旗山、內門、南化及大埔鄉等,和四周之平埔族互有往來,後因戰爭關係,卡那卡那富族群遂沿楠梓仙溪向北發展,居住於楠梓仙溪兩岸之河階臺地。

關於那瑪夏


那瑪夏除有卡那卡那富族之在地原住民,拉阿魯哇族、漢人、布農族、排灣族、泰雅族、外省族群及新移民女性的遷入,是個族群多種、文化多元,並且蓬勃發展、活力四射的地方。

關於那瑪夏


那瑪夏除有卡那卡那富族之在地原住民,拉阿魯哇族、漢人、布農族、排灣族、泰雅族、外省族群及新移民女性的遷入,是個族群多種、文化多元,並且蓬勃發展、活力四射的地方。



那瑪夏鄉原是三民鄉,民國九十六年改名,徐出世認為,「改名」不僅是增加大家的自我認同,也是藉著新名字「那瑪夏」來祝福鄉裡的每一分子。

卡那卡那富族(Kanakanavu族)是那瑪夏鄉的先住民,八八風災後興建許多鋼便橋,都以卡那卡那富族語來命名,也象徵著那瑪夏鄉的尊重與包容。





山嵐介紹


那瑪夏當地拍攝的山嵐縮時攝影。 山嵐形成原因和雲相同,差別在於山嵐經常出現在山區湖邊或河邊,以及溫差較大的地方。











觀景台
瑪雅吊橋
賞鷹步道
露營區
溪魚
特產
溪蝦
特產